
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凈額確定的原則是:根據收益法,經濟利益是基礎,要求資產公允價值較其處置費用要高,這樣如果處置現金流入就是凈額;如果處置為現金流出則凈額小于零;根據成本法,原則是以已經確定的成本為準則,以保證公司資產的價值不低于其已經投入的資金,當處置費用大于資產公允價值時,凈額就是負值;根據損失法,原則是以最大的損失為準則,要求資產公允價值小于處置費用,這樣凈額就是負值。
關于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一般有四種確定方法:市場價格法、收益法、成本法和損失法。市場價格法,取決于處置資產的市場價格,即按照市場上的同類資產價格,來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收益法,取決于投資者的收益預期,確定該資產在投資者的預期下的公允價值;成本法,取決于購買該資產所付出的成本,即是把資產價值定為購買時的原始成本;損失法,取決于處置時發(fā)生的損失,一般情況是處置時損失的金額將作為資產的公允價值。
總的來說,要確定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首先要明確處置費用的大致范圍,然后要根據上述各種資產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綜合評價資產的公允價值,最終可以得出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拓展知識:
處置費用是指企業(yè)處置資產時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處置所需的直接現金成本及其他相關成本;而直接現金成本則是指企業(yè)需要支付的直接處置成本,通常有處置損失、回收、再利用或處置顧問費、處置時替換的現金支付、處置資產時需要支付的實際及未來稅金以及資產和服務購買價格等,最終均會影響到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