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怎么理解" alt="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怎么理解" width="450" border="0" vspace="0" />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指的是當企業(yè)開始使用它們時,采用哪些方法來估計其金額。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歷史成本以及取得時的市場價格。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會計核算中的重要步驟,是企業(yè)財務狀況的重要數據源。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需要全面考慮兩種因素:一是歷史成本因素,即歷史事實上的付款;二是市場價格因素,即取得時的市場價格。歷史成本應考慮取得時的付款,包括購買、交付、支付招標費、購買權益以及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等;市場價格指的是資產取得時的參考價格,可以是可媒介的價格,也可以是被判定的無形資產的價格。
除此之外,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衡量考慮,如當取得時只付了部分費用,則需要根據取得時的市場價格計量,若市場價格高于歷史成本,則采用市場價格計量;若市場價格低于歷史成本,則采用比較較低的歷史成本計量。
根據之前所述,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會計核算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根據不同的因素,選擇適當的方法和計算方式,以更準確的反映出企業(yè)真實的財務狀況,并充分考慮能夠保證準確計算固定資產的可能性。
拓展知識:固定資產的減值損失是指,因使用程度和貶值等原因,導致固定資產價值低于其歷史成本的差額,即固定資產出現價值損失的情況。在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上,首先根據減值損失發(fā)生的原因,將其劃分為經濟性減值損失和無法收回性減值損失,根據這兩種類型的減值損失計量。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