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項自用房屋成本75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20年,已使用4年。 自2021.1.1日從自用改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在2021年1月1日(轉(zhuǎn)換日)公允價值為400萬元;2021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為90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率是25%。 2021年1月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 400 累計折舊15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貸:固定資產(chǎn) 750 則: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0 貸:所得稅費用 50 2021年12月31日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 借:所得稅費用 134.375(倒擠)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84.37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0 請問老師,我想不明白如下這個分錄怎么得來的,幫我解釋一下原理,謝謝! 借:所得稅費用 134.375(倒擠)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84.37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0
undertaker
于2024-11-04 11:30 發(fā)布 ??203次瀏覽
- 送心意
暖暖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稅務師,審計師
2024-11-04 11:33
1. 計算投資性房地產(chǎn)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在不同階段的情況
021年1月1日(轉(zhuǎn)換日)
賬面價值:投資性房地產(chǎn)按照公允價值計量,賬面價值為400萬元。
計稅基礎:固定資產(chǎn)轉(zhuǎn)換前,其賬面價值 = 750 - 750÷20×4 = 600(萬元)。轉(zhuǎn)換為投資性房地產(chǎn)后,計稅基礎仍按原固定資產(chǎn)的核算方法計算,為600萬元。此時,賬面價值400萬元小于計稅基礎600萬元,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0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 200×25% = 50萬元,分錄為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0,貸:所得稅費用50。
2021年12月31日
賬面價值: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公允價值變?yōu)?00萬元。
計稅基礎:仍為600 - 750÷20 = 562.5(萬元)(因為稅法按固定資產(chǎn)折舊方法繼續(xù)計算)。此時,賬面價值900萬元大于計稅基礎562.5萬元,產(chǎn)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900 - 562.5 = 337.5萬元,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337.5×25%≈84.375萬元。
2. 分析遞延所得稅的調(diào)整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
在2021年12月31日,從整體的遞延所得稅角度來看,之前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0萬元,現(xiàn)在又新增了遞延所得稅負債84.37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會使得所得稅費用增加,而轉(zhuǎn)回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也會使得所得稅費用增加。
-根據(jù)會計分錄平衡的原理,通過倒擠得出所得稅費用的金額,即所得稅費用增加134.375萬元(84.375 + 50),分錄為借:所得稅費用134.375,貸:遞延所得稅負債84.375,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0。這樣就調(diào)整了遞延所得稅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以反映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在稅務和會計處理上的差異。





undertaker 追問
2024-11-04 11:54
暖暖老師 解答
2024-11-04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