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會計1000 稅法600 差額400 ,2016會計800 稅法600 差額200,2017會計600 稅法600 差額0,2018會計400 稅法600 差額200,2019會計200 稅法600 差額200,還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高大的小蝦米
于2019-08-27 11:07 發(fā)布 ??1338次瀏覽
- 送心意
苳苳老師
職稱: 注冊會計師,稅務師,中級會計師,初級會計師
2019-08-27 11:33
你好!我們都以稅法-會計來計算差額,2015是-400,2016是-200.2017是0,2018是200,2019是400,合計就是0最后就是會計與稅法就沒有差異了,
相關問題討論

你好!我們都以稅法-會計來計算差額,2015是-400,2016是-200.2017是0,2018是200,2019是400,合計就是0最后就是會計與稅法就沒有差異了,
2019-08-27 11:33:16

產(chǎn)生差異,在所得稅匯算,有納稅調整,兩者可以不同,所以會產(chǎn)生會稅差異
2017-01-18 21:04:16

你好!福利費,廣宣費,招待費,研發(fā)費,殘疾人工資等
2020-06-29 13:17:29

這個需要你有扎實的會計稅務基礎,期末判斷資產(chǎn),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進行比較確定
2015-11-03 16:32:10

在處理壞賬時,會計根據(jù)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可能確認巨額壞賬準備,但稅法一般不接受這種處理方式,因為這會嚴重損壞所得稅稅基。
在收入確認上,會計制度和稅法雖然都遵循配比原則,但兩者有所區(qū)別。會計上更注重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包括對象的配比和期間的配比,以更準確地反映企業(yè)的經(jīng)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而稅法則從保護稅基、公平稅負的角度對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加以規(guī)定。
在對可靠性原則的重視程度上,會計在一些情況下會放棄原則,以使會計信息更相關。例如,新會計體系擴大了公允價值的應用。而稅法則始終堅持歷史成本原則的運用,因為征稅屬于法律行為,對證據(jù)的可靠性要求較高,而歷史成本恰好具備較強的可靠性。
2023-12-30 15:53:12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
高大的小蝦米 追問
2019-08-27 11:37
苳苳老師 解答
2019-08-27 13:16
高大的小蝦米 追問
2019-08-27 13:20
苳苳老師 解答
2019-08-27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