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支付外債利息。需要哪些程序?
需要完稅證明或納稅證明嗎?
1/840
2019-09-12
【例5—2】2020年1月1日,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購買了 A 公司同日發(fā)行的債券,債券期限為5年,債券面值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4%,甲公司支付購買債券價款(公允價值)為90萬元,交易費用為1.58萬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該債券每年末付息一次,本金在債券到期時一次性償還。甲公司根據其管理該債券投資的業(yè)務模式和該債券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將該債券投資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
1/1735
2021-10-27
廠家賣出去的代金券,委托我們送貨,收回代金券,收回的代金券抵扣我們公司的貨款,我們返回廠家代金券抵扣水款這樣的分錄該怎樣做?
1/758
2018-07-22
可轉換公司債券中提前贖回權的理解:
提前行權的贖回價格非常接近于分拆權益成分前可轉換債券的攤余成本時,對該衍生工具不予分拆。
請問提前行權的贖回價格是什么?分拆權益成分前可轉換債券的攤余成本又是什么?
1/2224
2020-03-02
老師,請問損益表所示的淨利潤與資產負債表所示的本年利潤是相等的嗎?
1/644
2020-08-20
老師,請問下:年末收回一半債券本金,為什么需要調的不是下一年初的攤余成本而是調本年初的?
1/3752
2019-08-01
請問資產負債表表達貨幣是人民幣,如果改變?yōu)槊涝?,會有什麼影響?
1/511
2021-01-14
是房地產企業(yè),現(xiàn)在還沒有收入,成本的費用結轉到資產負債表的那個科目里?
1/652
2017-04-08
為什么根據謹慎性原則,如果企業(yè)高于賬面價值的價格收回債券,應確認債券購回收益;如果低于賬面價值收回債券,則不應該確認債券購回損失?用比賬面還多的錢買回來難道不是虧了嗎?
2/2311
2022-01-01
老師,請問資產負債表:其他應付款一欄顯示負數,這是什麼原因?
1/236
2020-04-22
銀行,證券代扣代繳印花稅,手續(xù)費可以退回來幾個點
1/2280
2019-03-28
餐飲業(yè) 現(xiàn)在在做活動 滿100送30元代金券 下次可疊加使用代金券 算了一下我們上個月 送了657張代金券 收回來了300張 收回率是45.6% 我想知道這樣算打幾折了
1/960
2017-01-12
老師 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應交稅費是負32189.07元,年數負66114.76這代表什么意思?
5/769
2020-07-03
餐飲業(yè) 現(xiàn)在在做活動 滿100送30元代金券 下次可疊加使用代金券 算了一下我們上個月 送了657張代金券 收回來了300張 收回率是45.6% 我想知道這樣算打幾折了
1/1086
2017-01-12
深圳市浩博電子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為什么沒有年初數?
1/377
2017-06-22
企業(yè)發(fā)行附有贖回選擇權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在贖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補償金,即債券約定贖回期屆滿日應當支付的利息減去應付債券票面利息的差額,應當在債券發(fā)行日至債券約定贖回屆滿日期間計提應付利息,計提的應付利息分別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財務費用 老師這句話怎么理解 能不能舉個列
1/1024
2024-03-28
2x18年1月1日,星海公司支付價款19730元(含2x17年度已到付息期但尚 未支付的債券利息和相關稅費)購入于2×17年1月1日發(fā)行、面值20000元、期 限4年、票面利率4%、每年12月31日付息一次、到期還本的B公司債券并分類為 以攤佘成本計量的債權投資。星海公司在取得債券時確定的突際利率為6。 (1)編制購入債券的會計分錄 (2)計算各年年末債權的攤余成本,編制各年年末確認債桊利息收益的會計分錄。 (3)編制債券到期收回本金的會計分錄。
4/1173
2021-12-13
下列關于可轉換債券的說法中,正確的有(?。?A、贖回價格一般高于可轉換債券的賬面價值,兩者差額隨到期日的臨近而減少
B、制定回售條款的目的是保護債權人利益,吸引投資者
C、設置強制性轉換條款,在于保證可轉換債券順利地轉換成股票
D、贖回期結束之后,即進入不可贖回期
1/2552
2020-02-23
判斷題:根據謹慎性原則,如果企業(yè)按高于賬面價值的價格收回債券,應確認債券購回損失;如果按低于賬面價值的價格收回債券,則不應確認債券購回收益。
這道題為什么選??錯在哪里?謝謝
3/7376
2020-04-21
問題一:可轉換債券的票面利率大于市場利率為什么不屬于可轉換債券贖回情形?
問題二:企業(yè)在發(fā)行可轉換債券時,可通過贖回條款來避免市場利率大幅下降后仍需支付較高利息的損失。這句話和問題一有什么區(qū)別嗎?
2/1806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