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固定性制造費用差異
兩差異分析法將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是實際固定制造費用與實際產量標準固定制造費用之間的差異。
耗費差異又稱預算差異,是實際固定制造費用與計劃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
能量差異是計劃固定制造費用與實際產量標準工時的差異。
如:
產量(件)
標準10 400
實際8 000
單位產品需要工時(小時/件)
標準1.5
實際1.25
總固定制造費用(元)
標準187 200
實際190 000
那么
成本差異=190 0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6 000(元)耗費差異=190 000-1872 000=2 800(元)
能量差異=187 2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3 200(元)
式中“8 000×1.5×[187 200÷(10 400×1.5)]”這一部分表示按照計劃(計劃的單位工時,計劃的每小時費用分配率),生產實際產量所要花的錢。

固定制造費用差異是什么?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可分解為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和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又稱為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差異,是指固定制造費用的實際金額與固定制造費用預算金額之間的差額。
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不同,不因業(yè)務量而變,故差異分析有別于變動費用。在考核時不考慮業(yè)務量的變動,以原來的預算數作為標準,實際數超過預算數即視為耗費過多。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是指固定制造費用預算與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差額,或者說是實際業(yè)務量的標準工時與生產能量的差額用標準分配率計算的金額。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現有生產能量而造成的損失。
計算公式
固定制造費用的計算公式為:
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
固定制造費用開支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總額–標準固定制造費用總額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標準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
在一定時期內,企業(yè)生產能力沒有被充分利用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改變,而導致固定制造費用產生能量差異。因此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還可進一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工時未達到標準能量而形成的閑置能量差異,又稱為生產能力利用差異;
另一部分是實際工時脫離標準工時而形成的效率差異。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可體現現有生產能力是否充分利用;效率差異則可體現單位產品的生產效率是否改變。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生產能力利用差異+效率差異
生產能力利用差異=標準固定制造費用總額–標準小時費用率和實際工時下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
效率差異=標準小時費用率和實際工時下的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
想要知道如何分析固定性制造費用差異,一定要先知道固定制造費用差異是什么。不明白不用擔心,上述內容會計學堂小編都整理了,大家只要認真學習就好。感謝大家這么長時間以來對會計學堂的支持。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