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限平均法是一種計算固定資產(chǎn)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每年折舊額 = (資產(chǎn)原值 - 殘值) / 使用年限。
在這個公式中,資產(chǎn)原值是指購買固定資產(chǎn)時的購買價格,殘值是指固定資產(chǎn)使用完畢后的預計殘余價值,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資產(chǎn)預計的使用壽命。
年限平均法的特點是每年的折舊額相同,這樣可以使得固定資產(chǎn)的折舊更加平均,避免了因為折舊計算的不合理導致的公司財務狀況的波動。
例如,一家公司購買了一臺價值10000元的設備,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計殘值為2000元。那么,根據(jù)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舊額為:(10000 - 2000) / 5 = 1600元。這樣,每年的折舊額就是1600元,5年后,設備的賬面價值就是預計的殘值2000元。
拓展知識:年限平均法是最常用的折舊計算方法之一,但是它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固定資產(chǎn)。因為有些固定資產(chǎn),例如電子設備,可能在使用的前幾年就已經(jīng)大幅度地折舊了,而在后幾年的折舊可能就相對較小。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使用其他的折舊計算方法,例如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的特點是在固定資產(chǎn)使用的前幾年折舊較多,后幾年折舊較少,這樣更符合這類固定資產(chǎn)的實際折舊情況。










官方

0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