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性預算法是指利用定額與定量計算的技術(shù)來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預算的行為。它是比較有效的一種管理方式,具有靈活性高、遵循簡便快捷、節(jié)省時間等優(yōu)點,能夠勝任不同環(huán)境下的各種復雜的預算任務。但也有其存在的缺點:
首先,用公式法編制彈性預算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的不準確性。彈性預算的公式是由金融和會計等專家制定的,如果不正確地運用公式,則可能導致最終的財務報表出現(xiàn)偏差。
第二,這種方法編制彈性預算對于負責人的要求太高。彈性預算建立時,需要把握投資者/負責人的投資偏好、預算期內(nèi)的可預測的變化,利用公式來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因此,這需要負責人具備較為專業(yè)的財務能力和成本控制的能力。
最后,用公式法編制彈性預算可能導致報表信息缺失。由于彈性預算的公式只能反映固定的財務報告,無法對不定報表進行計算,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報表信息缺失的情況,這說明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從上述缺點可以看出,使用公式法編制彈性預算具有財務報表的不準確性、對負責人的要求太高以及報表信息缺失等缺點。如果希望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用靈活的預算管理方法,即自下而上的預算管理法。自下而上的預算管理法是從基層開始,依據(jù)基層的實際情況,自下而上地建立預算,以確保預算能夠真實反映基層的實際需求。此外,還可以結(jié)合雙向管理方法,實施管理,以有效控制預算運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










官方

0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