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稅級距計算方法
不含稅級距計算及案例參考
答:1、老板給你發(fā)工資的時候,相當于跟你講:"這是我這個月給你的工資,其他的我都不管了,如果需要交稅的話,你自己去交,我是不管(負擔)的".那么實際上,如果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你只能從這個工資里出了,你實際得到的工資凈額就相應(yīng)減少了.因此這個工資是含稅的;
2、個人承擔稅款(含稅級距)和單位承擔稅款(不含稅級距)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因為單位給你承擔的稅款,相當于又給你發(fā)了現(xiàn)金,這部分稅款的本身,還需要再交納個所稅.
例子"含稅級距"是相對于"含稅工資"來說的,
例如:月工資5000元(不考慮個人社保和公積金部分的影響),
1)如果是含稅工資,即公司發(fā)給你的工資,你要自己承擔個稅,由公司代扣代繳,那就按照"含稅級距"來算個稅.
5000-2000=3000,2000是個稅起證點,3000就是你的計稅基數(shù),3000對應(yīng)的含稅級距是2000~5000,此含稅級距對應(yīng)的稅檔是15%,速算扣除數(shù)是125,所以個稅等于3000*15%-125=325
元,由你個人承擔,你的凈收入是5000-325=4675
2)如果是不含稅工資,即公司發(fā)給你的工資,不需要你自己承擔個稅,而是由公司承擔并交納,那就按照"不含稅級距"來算個稅.5000-2000=3000,2000是個稅起證點,3000就是你的計稅基數(shù),3000對應(yīng)的不含稅級距是1825~4375,此含稅級距對應(yīng)的稅檔是15%,速算扣除數(shù)是125,所以個稅等于3000*15%-125=325元,由公司承擔,你的凈收入是5000 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中不含稅級距是按以下基本計算公式計算所得:
含稅級距的上限額-(含稅級距的上限額×本級對應(yīng)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本級不含稅級距的上限額.
第一級:1500-(1500×3%-0)=1500-45=1455
第二級:4500-(4500×10%-105)=4500-345=4155
第三級:9000-(9000×20%-555)=9000-1245=7755
…
第六級;80000-(80000×45%-13505)=80000-22495=57505
以此類推.
每一級的下限是上一級的上限.
速算扣除是按含稅級距先計算出來的數(shù)額.
本文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不含稅級距計算及案例的相關(guān)參考內(nèi)容,對此大家是否明白了呢?更多相關(guān)資訊內(nèi)容大家可以進入會計學(xué)堂官網(wǎng)進行查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