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所得稅時由于稅法與會計上的規(guī)定不同,會產(chǎn)生繳納所得稅時,會計利潤與稅法規(guī)定的稅基不同產(chǎn)生差異,就需要將會計利潤調整成稅法交稅的稅基.
如果成本列支有不符合條件的情況,則應該調減成本,調整利潤,如果成本有應列支而未列支的,應調增成本,調減利潤.
同理,收入如果有不符合條件的,應調減收入,調減利潤,如果有收入應確認而未確認的,應調增收入,調增利潤.
調增調減利潤的賬務處理怎么做?
答:以案例說明:
興華股份公司2005年度利潤總額為600000元,企業(yè)所得稅為198000元.匯算清繳檢查中發(fā)現(xiàn),公司年終多結轉在產(chǎn)品成本49000元,多提短期借款利息85000元,固定資產(chǎn)清理凈收益19000元未轉為營業(yè)外收入,職工福利支出37000元直接在管理費用中列支.少攤待攤費用11000元,少提福利費9000元,補交營業(yè)稅39000元,生產(chǎn)費用誤記為在建工程31000元,少提折舊11000元.其他屬于納稅調減項目的有企業(yè)購買國債利息收入20000元;屬于納稅調增項目的有:滯納金2000元,工資總額超支23000元,贊助費支出20000元,固定資產(chǎn)加速折舊多提折舊額60000元.根據(jù)上述情況,進行匯算清繳中的涉稅賬務調整如下:
1.少計收益、多計費用,調增利潤會計處理
借:存貨 49000
預提費用 85000
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9000
應付福利費 37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90000
2.多計收益、少計費用調減利潤會計處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1000
貸:待攤費用 11000
應付福利費 9000
應交稅金--營業(yè)稅 39000
在建工程 31000
累計折舊 11000

3.永久性或時間性差額的納稅調整
按照會計方法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或虧損)與按照稅收法規(guī)規(guī)定計算的納稅所得(或虧損)之間存在著內容和時間的差異,由此導致的永久性或時間性差額都應作納稅調整.
國債利息收入20000元、滯納金2000元、工資超支23000元、贊助費支出20000元,都屬于永久性差異;固定資產(chǎn)加速折舊多提折舊額60000元屬于時間性差異.由此兩種差異引起的納稅調整,一般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將調整的差異額與會計利潤合并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只作納稅調整,而在帳務上不作調整.在這里,提醒讀者注意納稅調整與賬務調整的區(qū)別.
納稅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 + 賬務調增利潤額-賬務調減利潤額 + 納稅調整額
=600000 + 190000-101000 + (2000+23000+20000-20000+60000)=765000(元)
應納所得稅額=765000×33%=252450(元)
應補所得稅額=252450-198000=54450(元)
補交本年度企業(yè)所得稅納稅調增,調增后會計分錄怎么做?
納稅調整不做分錄,這只是會計調整成符合稅務規(guī)定的的,多是時間差異,會計上不做調整.
納稅調整是指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按納稅人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費用金額大于稅收規(guī)定標準,應進行納稅調整增加所得的金額.
工資支出:是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超過允許扣除標準的工資支出.工資支出包括企業(yè)以各種形式支付給職工的基本工資、浮動工資、各類補貼、津貼、獎金等.
職工福利費:填寫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標準(計稅工資總額的14%)不得稅前扣除的部分.
通過上文財務調增調減相關內容的閱讀,相信您一定已經(jīng)知道了財務調增調減是什么意思,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也能夠很好的進行處理了。但是財務知識是浩瀚無比的。如果您還想要更進一步的充實自己,歡迎您隨時來我們會計學堂網(wǎng)站跟我們一起切磋學習,我們有非常多資深的老師在線等您。










官方

0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