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如何做賬務處理?

2018-04-28 17:29 來源:網友分享
23026
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該如何做賬呢?對于這一問題,該怎么區(qū)分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呢,小編給您帶來了具體的解決方法,您看完后就會明白的。

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如何做賬務處理?

答:會計學堂認為,為了區(qū)分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的壞賬準備,你可以在壞賬準備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其他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因此,對于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如何做賬務處理?

收回其他應收款,對已經計提的壞賬準備進行轉銷。

1、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轉銷應收款項,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2、已確認并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后又收回的,應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科目。

看完了會計學堂的上述介紹,關于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的做賬,您現(xiàn)在應該也明白了。初級會計師老師即將到來,您可以趁著五一假期,您可以訂購我們的考前模擬試題來練習哦。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計提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現(xiàn)在已經收回壞賬,會計分錄如何處理?

    在會計處理中,針對已經收回的壞賬準備,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當企業(yè)計提壞賬準備時,應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以及“壞賬準備”科目進行核算。具體為:借:資產減值損失,貸:壞賬準備。 2.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轉銷應收款項時,借:壞賬準備,貸: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預付賬款等相關科目)。 3.已確認并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后又收回的,應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預付賬款等相關科目),貸:壞賬準備;同時,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預付賬款等相關科目)。

  • 。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都是以前年度的)準備做壞賬準備,如何處理

    你好,是企業(yè)會計準則,還是小企業(yè)會計準則。

  • 如何計提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

    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轉銷法;二是備抵法。 1、直接轉銷法 直接轉銷法是指在壞賬損失實際發(fā)生時,直接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這種方法核算簡單,不需要設置“壞賬準備”科目。關于直接轉銷法,我們還應掌握以下兩個要點:第一,該法不符合權責發(fā)生制和配比原則;第二,在該法下,如果已沖銷的應收賬款以后又收回,應做兩筆會計分錄,即先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然后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 2、備抵法 估計壞賬損失時,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壞賬損失實際發(fā)生時(即符合前述的三個條件之一),借記“壞賬準備”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至于如何估計壞賬損失,則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即年末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個別認定法。 應用年末余額百分比法時,壞賬準備的計提(即壞賬損失的估計)分首次計提和以后年度計提兩種情況。首次計提時,壞賬準備提取數=應收賬款年末余額×計提比例。 以后年度計提壞賬準備時,可進一步分以下四種情況來掌握: (1)應收賬款年末余額×計提比例> “壞賬準備”年末余額(指壞賬準備計提前的余額,下同),按差額補提壞賬準備。 (2)應收賬款年末余額×計提比例<“壞賬準備”年末余額,按差額沖減壞賬準備。 (3)應收賬款年末余額×計提比例=“壞賬準備”年末余額,不補提亦不沖減壞賬準備,即不做會計處理。 (4)年末計提前“壞賬準備”出現(xiàn)借方余額,應按其借方余額與“應收賬款年末余額×計提比例”之和計提壞賬準備。 會計分錄的區(qū)別: ⑴直接轉銷法 ①實際發(fā)生損失時 借:管理費用 貸:應收賬款 ②重新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貸:管理費用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⑵備抵法 ①提取壞賬準備金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②發(fā)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③重新收回時 借:應收賬款 貸:壞賬準備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 沒有計提壞賬準備的收不回的應收款如何做賬務處理

    你好是小企業(yè)準則 的處理嗎?

  • 其他應收款收不回來如何賬務處理?我的分錄是借: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準備貸:壞賬準備-其他應收款借:壞賬準備-其他應收款貸:其他應收款是否正確?另外稅務報稅處理有什么需要調整的?

    你好 你們執(zhí)行的是小企業(yè)會計準則嗎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