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型出口企業(yè),CIF報關,舉例出口金額USD10000、運 問
發(fā)票 “金額” 欄需按69160 元開具(若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為 13%,則 “稅額” 欄為 69160×13%=8990.8 元,“價稅合計” 欄為 69160+8990.8=78150.8 元,具體稅率需結合貨物類型確認)。 備注 出口合同號:CON-2024-001;出口日期:20240515;報關單號:123420240000123456;FOB USD 9880(人民幣 69160 元);運費 USD 100,保費 USD 20;貿易方式:一般貿易;2024 年 5 月匯率 7.00 答
老師,你好,我想問一下如果我們開票給客戶,我們領導 問
進項和銷項都系統(tǒng)的金額,只是要交印花稅 答
老師,公司員工去工廠回來的加油費,當天去當天回的 問
可以,可以入差旅費的 答
老師我想問下 我們公司幾個股東入股 但是我的 問
同學,你好 最好是和其他股東簽訂協(xié)議,明確之前的債務由誰承擔 答
老師,你好。我們現(xiàn)在要退還投資人的投資款,當時接 問
那個只能轉股,轉股款由新的股東支付。資本公積按分紅處理 答

為什么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以及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未來要多納稅
答: 計稅基礎是2006年發(fā)布的《企業(yè)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 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后,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后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余金額。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企業(y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于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如果有關的經濟利益不納稅,則資產的計稅基礎即為其賬面價值。從稅收的角度考慮,資產的計稅基礎是假定企業(yè)按照稅法規(guī)定進行核算所提供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的應有金額。 以各種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確認時入賬價值基本上是被稅法認可的,即取得時其賬面價值一般等于計稅基礎。 固定資產在持有期間進行后續(xù)計量時,會計上的基本計量模式是“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與稅收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于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 1、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產生的差異 2、因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收累計折舊 負債的計稅基礎與暫時性差異的理解 負債的計稅基礎 = 負債的賬面價值 — 未來期間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 = 負債的賬面價值中,未來不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 負債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賬面價值-(賬面價值-未來期間計稅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未來期間計稅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就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加上,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就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減,我的理解對嗎?
答: 你好,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就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加上。反之調減,你理解的正確。
我是一名會計,想問一下考個網絡學歷有用嗎?
答: 眾所周知會計人如果要往上發(fā)展,是要不斷考證的
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為什么會產生應納稅暫時差異。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答: 您好,是這樣的,比如說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下降的時候,計稅基礎不變,就會產生了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