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公司是棉布生產(chǎn)企業(yè),2019年5月自農(nóng)民手中購進價值100萬的棉花,其中價值80萬的棉花用于生產(chǎn)棉布,棉布全部于當(dāng)月銷售,不含稅售價為120萬,稅率是13%;價值20萬的棉花以30萬的價格銷售給 B 公司。要求:在分別核算進項稅額或者未分別核算的情況下,計算 A 公司2019年5月應(yīng)納稅額是多少?
答: 你好,分別核算應(yīng)交=120*13%-80*10%%2B30*9%-20*9% 未分別核算應(yīng)交=120*13%%2B30*9%-100*9%
網(wǎng)上找的一段問題,我看著也有點蒙了比如:進價:11700元(含稅),含17%的增值稅,那么不含稅進價為10000元, 進項稅額:1700元。 不含稅售價:15000元, 含稅售價:15000+15000*0.17=17550元 銷項稅額是17550-15000=2550元. 應(yīng)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550-1700=850元 而現(xiàn)實中卻是,如果按照以上含稅售價的算法給報價給采購商,采購商肯定不會同意?,F(xiàn)實中的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8%)=15000X1.08=16200元。或者含稅價的算法是:不含稅價格/(1-8%)=16300元,但同樣開出了17%的增值稅票。 問題一:如果,現(xiàn)實中含稅價的算法是正確的,那么這個8%是怎么得來的,又是怎么開出17%的增值稅的? 問題二:假如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8%)=15000X1.08=16200元是正確的合理的,那么在稅務(wù)書以及百度百科上為何提倡含稅價的算法是: 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17%)。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是這種算法,那么這種算法為何一直存在各
答: 您好,書上說的含稅17%是指交易環(huán)節(jié)征收的稅率,現(xiàn)實交易中銷售不含稅金額加8%為交易雙方協(xié)商的,另外9%是需要開票方自行承擔(dān)的,一般公司報的不含稅價已包含利潤,所以開票方開17%的發(fā)票也只是利潤減少一些,但還是有利潤的
報考2022年中級會計職稱對學(xué)歷有什么要求?
答: 報名中級資格考試,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案例如下:比如:進價:11700元(含稅),含17%的增值稅,那么不含稅進價為10000元, 進項稅額:1700元。 不含稅售價:15000元, 含稅售價:15000+15000*0.17=17550元 銷項稅額是17550-15000=2550元. 應(yīng)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550-1700=850元 而現(xiàn)實中卻是,如果按照以上含稅售價的算法給報價給采購商,采購商肯定不會同意?,F(xiàn)實中的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8%)=15000X1.08=16200元?;蛘吆悆r的算法是:不含稅價格/(1-8%)=16300元,但同樣開出了17%的增值稅票。 問題一:如果,現(xiàn)實中含稅價的算法是正確的,那么這個8%是怎么得來的,又是怎么開出17%的增值稅的? 問題二:假如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8%)=15000X1.08=16200元是正確的合理的,那么在稅務(wù)書以及百度百科上為何提倡含稅價的算法是: 含稅價=不含稅價格*(1+17%)。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是這種算法,那么這種算法為何一直存在各大經(jīng)濟
答: 就是這種算法呀,你們實際什么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