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哪些的不同?

2018-10-15 10:13 來源:網(wǎng)友分享
11417
作為相對性的概念,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哪些的不同,其實從彼此的含義上只能看出個大概,本文會從各方面來看看到底是哪些點的不同,因為要區(qū)別,兩者間的聯(lián)系肯定也有,以下咱們從幾個點來聊聊。

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哪些的不同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有的區(qū)別:

名義利率并不是投資者能夠獲得的真實收益,還與貨幣的購買力有關。如果發(fā)生通貨膨脹,投資者所得的貨幣購買力會貶值,因此投資者所獲得的真實收益必須剔出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就是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指物價水平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息率。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存在著下述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于一年時,實際利率大于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哪些的不同

3、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是相對概念,造成兩者不同的情況通常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一年內(nèi)多次計息。比如說銀行存款年利率為10%,一年計息兩次,存入金額100元。一年計息兩次,說明半年計息一次,則在六月末,銀行存款的本息和是100×(1+10%/2),而下半年則是以六月末的本息和為本金,再次計息,所以在年末,銀行存款的本息和為100×(1+10%/2)×(1+10%/2),所以實際年利率為:[100×(1+10%/2)×(1+10%/2)-100]/100=(1+10%/2)2-1,其中銀行給出的年利率10%稱為名義利率,而投資者得到的真實回報利息率為實際利率,由此可知,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的關系為: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一年內(nèi)計息次數(shù))一年內(nèi)計息次數(shù)-1。

第二種,則是存在通貨膨脹。因為存在通貨膨脹,所以會導致貨幣貶值,使實際利率低于名義利率。這里舉例說明:如果銀行存款年利率為10%,通貨膨脹率也為10%,一年計息一次,存入銀行的金額為100元,則年末可領取本息和為100×(1+10%)=110(元)。而由于存在通貨膨脹,一年前的100元可以購買10雙拖鞋,現(xiàn)在的110元才可以購買10雙拖鞋,所以雖然資金存入銀行產(chǎn)生了增值,但是需要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因為可以購買的實物的價值(10雙拖鞋)
是不變的,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1+10%)/(1+10%)-1=0,即名義利率為銀行給定年利率10%,實際利率為0。

實際利率是指物價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的利息率。但是物價上漲是世界的一種普遍趨勢。

因此,所謂名義利率是指包括了補償通貨膨脹風險的利率。

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市場的各種利率都是名義利率。而實際利率往往不能直接觀察到。

一般而言,名義利率大于通貨膨脹率,兩者之差為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哪些的不同為會計學堂整理,從概念上,我們能知道兩者的定義都是唯一的,為何會搞混淆呢,基本就是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使用中的場景有了錯誤的認知。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