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分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
(1)遞延處理.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并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于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于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yè)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fā)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fā)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采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采用時態(tài)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相關知識:
又稱外幣報表折算損益.外幣報表折算損益是未實現損益,它一般不在賬簿中反映,只反映在報表中.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處理大致有兩種方法:一是作為遞延損益處理;二是作為當期損益處理.遞延損益處理,是指對外幣報表折算的差額不計入當期損益而遞延到以后各期,即將報表折算差額以單獨項目列示資產負債表全以內,作為累計遞延處理.運用現行匯率法折算時形成的折算差額通常采用這一方法. 當期損益處理,是指在利潤表中確認折算差額,以折算差額項目單獨列示.
關于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會計分錄的做法問題,上述文章根據遞延處理和當期損益這兩大類進行了闡述.并對其相關的知識點加以說明.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