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如何區(qū)分?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yè)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會計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fā)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是歷史成本,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是為生產這種商品或提供這種服務而花掉的資源價值。
機會成本是決策成本,是由資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成本,是指從事某項決策活動而放棄或犧牲的從事其他經濟活動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或備擇成本)的概念表述了稀缺與選擇二者之間的基本關系。對任何人來說,如果有價值的實物或活動并不稀缺,那么,所有人在任何時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這就沒有必要去從價值各不相同的備擇方案中進行選擇,實際上也就沒有必要去進行決定哪種需求優(yōu)先的社會協(xié)調過程。在這沒有稀缺的幻想環(huán)境中,不存在錯過、放棄或損失機會取舍的問題。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會計成本和機會成本如何區(qū)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還需要更多的財會知識,歡迎持續(xù)關注會計學堂,多位老會計在線為大家解疑答惑。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