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彌補虧損遞延所得稅怎么算?
可抵扣虧損是指企業(yè)按照稅法規(guī)定計算確定準予用以后年度的應納稅所得彌補的虧損.所以是按稅法規(guī)定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部分計提虧損.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中規(guī)定,按照稅法規(guī)定允許用以后年度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以及可結轉以后年度的稅款抵減,比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原則處理.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當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與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其確認條件與其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相同,即在能夠利用可抵扣虧損及稅款抵減的期間內,是否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抵扣該部分暫時性差異.因此,如最近期間發(fā)生虧損,僅在有足夠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供利用的情況下或取得其他確鑿的證據表明其于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情況下,才能夠確認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據此,企業(yè)對于能夠結轉以后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比如2010年發(fā)生虧損100萬,規(guī)定可以用未來5年內的稅前利潤彌補虧損,若預計會實現(xiàn)利潤80萬,那么遞延所得稅資產應以預計可收回的80萬元及相應的所得稅稅率25%相乘計算得出.
借: 遞延所得稅資產 80*25%
貸: 所得稅費用80*25%

什么情況下計提遞延所得稅?
理論上講,任何公司都可能計提遞延所得稅.
產生遞延所得稅的原因是會計準則的相關規(guī)定與現(xiàn)行稅法的規(guī)定不一致而造成的計稅基礎不一,從而產生臨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根據所得稅會計的核算方法,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這些說起來比較復雜,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某些企業(yè)采用加速折舊,而稅法不允許該企業(yè)加速折舊,則多提的折舊使資產的計稅基礎產生差異,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2、稅法規(guī)定某些無形資產開發(fā)可以在開發(fā)支出當期加計扣除,而會計準則是按一定年限攤銷,從而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負債;
3、某些情況企業(yè)需要計提預計負債(如預提售后服務費用),而稅法規(guī)定在費用實際發(fā)生的時候才能稅前扣除,從而產生計稅差異,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計算公式為: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yè)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以上就是對"未彌補虧損遞延所得稅怎么算?"這一問題的解讀,其實所謂未彌補虧損其實就是以后年度可以進行抵扣的虧損,遞延所得稅的出現(xiàn)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于會計和稅法核算不一致的原因,會計上認同的賬務處理方法,稅法不認同,因此要將相關會計準則變更為稅法的規(guī)定,這種差異就會影響所得稅.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與我們會計學堂的老師溝通交流.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