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納稅會計處理如何做?

2019-04-23 11:08 來源:網友分享
1612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納稅會計處理如何做?不論是初級中級還是注會,都是非常愛考的內容,非貨幣性資產的財稅處理前提是滿足一定的資產交換條件,具體的規(guī)定通過下文來了解吧。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納稅會計處理如何做?

答: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增值稅會計處理

會計規(guī)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該項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本文主要討論公允價值下的涉稅處理。

稅法規(guī)定,非貨幣性交易都應該做視同銷售處理,按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計稅價格)確認其計稅收入。在以物易物活動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雙方都應按照換出貨物的市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或其他合法票據(jù)。此處,換出貨物的市價等同于新準則中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

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還是存貨的公允價值都應以其含稅價作為確定的基礎,因為含稅價等同于市價。

會計處理

一、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的會計計量的確認

新準則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確認損益。一是該項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不符合條件的,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且不確認損益。

二、 以公允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 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三、 以賬面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賬面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賬面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非貨幣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主要包括了新準則下會計處理的會計計量的確認、以公允價值計量、以賬面價值計量三個大方面的內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是換入資產能夠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引入的重要概念。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納稅會計處理如何做?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何認定?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交易性金融資產、預付賬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權益性投資)、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yè)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jù)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在整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最大的公允價值)<25%,則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在整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最大的公允價值)≥25%的,不屬于非貨幣 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納稅會計處理如何做?學完上文再考到這個問題,你會做了沒有?還是不會也沒有關系,學習都是有技巧的,會計學堂還為準備了在線老師,帶著你的困惑來尋找技巧吧。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有何不同?

    同學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區(qū)別就是不屬于非貨幣的話按照賬面價值確認 不確認損益的

  •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與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有什么區(qū)別

    貨幣性資產交易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本質上同屬于交換但是他們在交易的客體 、交易計量的可靠性方面存在重大區(qū)別。 交易分貨幣性交易與非貨幣性交易,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最終的會計科目對應的余額是一樣的,但為了貼切的反映交易的運作情況,根據(jù)重要性原則,以支付補價的25%為分割線(應該是根據(jù)經驗人為規(guī)定25%),劃分成貨幣性交易與非貨幣性交易。 支付補價的大于25%,在會計上視為銷售,低于25%在會計上視為物的交換 銷售與物的交換其形式不同,所以在會計處理上不同 貨幣性交易主要用來反映資金流情況, 非貨幣性交易主要用來反映物流情況。

  •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處理

    一、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的會計計量的確認 新準則對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確認損益。一是該項交換具有商業(yè)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不符合條件的,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計量且不確認損益。 二、 以公允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B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B補價%2B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 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2B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三、 以賬面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賬面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2B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若以賬面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2B支付的補價%2B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2B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 以存貨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是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但是書上又說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涉及換出資產為存貨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何理解這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涉及換出資產為存貨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到底以存貨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算不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那可能是對方的資產,不屬于非貨幣性的(比如應收賬款)。這樣,就不能稱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了。 不過,會計處理,還是按銷售等處理的哦

  • 請問老師,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有補價時,小于比例25%就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那么如果大于25%就不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是的話如何做賬務處理呢

    您好!不是的話就按貨幣性資產交換進行會計處理哦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