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的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答: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shù)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fā)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yè)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jù),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yè)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shù)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shù)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jié)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yè)領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chǎn)成本 或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委托加工物資其他業(yè)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計劃成本核算的優(yōu)勢
計劃成本核算之所以在我國工業(yè)企業(yè)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能夠簡化日常會計核算,各種存貨只有一個單位成本,平時只須登記存貨的數(shù)量,不存在先進先出、后進先出等復雜的存貨計價程序。而且,計劃成本核算還有利于考核采購部門的工作業(yè)績,加強存貨管理,促進降低破除,減少存貨核算的誤差。計劃成本核算的困難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乎企業(yè)實際情況的計劃成本,如果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相差很大,計劃成本核算就會失去意義。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存貨成本差異率持續(xù)(如兩年內(nèi))超過5%,就應當調整計劃成本。
綜合上述,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下,需要設置“存貨采購”和“存貨成本差異”兩個賬戶。成本差異是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計劃成本為超支,反之為節(jié)約。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企業(yè)的存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精彩的財務知識盡在會計學堂,想提高自己專業(yè)技能的朋友可以繼續(xù)前往官網(wǎng)咨詢了解。










官方

0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