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支付的所得稅怎么處理?
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一)授予日的會計處理.
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協議獲得批準的日期.其中"獲得批準",是指企業(yè)與職工或其他方就股份支付的協議條款和條件已達成一致,該協議獲得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的批準.除了立即可行權的股份支付外,無論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或者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企業(yè)在授予日都不做會計處理.
(二)等待期內的會計處理.
等待期,是指可行權條件得到滿足的期間.股份支付在授予后通常不能立即行權,履行一定服務期限或達到一定業(yè)績條件后才可行權.可行權日,是指可行權條件得到滿足、職工和其他方具有從企業(yè)取得權益工具或現金的權利的日期.
業(yè)績條件分為市場條件和非市場條件.
市場條件是指行權價格、可行權條件、以及行權可能性與權益工具的市場價格相關的業(yè)績條件,如股份支付協議中關于股價至少上升至何種水平才可行權的規(guī)定.非市場條件是指除市場條件之外的其他業(yè)績條件,如股份支付協議中關于達到最低盈利目標或銷售目標才可行權的規(guī)定.

什么是遞延所得稅及其會計處理?
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上分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字面理解,遞延,就是將所得稅遞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遞延,就是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不會遞延的.
一般來說,按稅法調整納稅申報表上有一個應交所得稅額.該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其中包含了和會計利潤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應交所得稅確定下來了(納稅申報表匯算清繳算出數據),但是,里面的時間性差異如何在賬面上體現呢?所以,就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兩個科目調整,將理應歸屬于以后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挪后,將應歸屬于本期的所得稅費用提前,所以,就有了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通俗理解:另外,可以從所得的角度考慮,資產增加了,費用減少了,負債減少了,總凈資產理應增加.但是,稅法上不確認這種增加.如果這種增加是確實的,那么,就該為這種增加多交稅,就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債.
同理,資產減少了,費用增加了,負債增加了,總資產相應就減少.可稅法不確認這種減少.但確實是減少了,稅法暫時不確認,以后也要確認,這種減少,就會讓以后少交稅,就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以上是會計學堂小編整理的股份支付的所得稅怎么處理??你們看完后應該都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理解.獲取更多精彩的財務會計干貨,就請持續(xù)關注會計學堂的官網更新!







官方

0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