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趙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
2015-04-21 14:02
應付稅款法是將本期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
以后各期。在應付稅款法下,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于當期應繳的所得稅。
企業(yè)會計準則要求對企業(yè)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核算。其實,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也是納稅影響會
計法的一個分支,他是從資產負債表出發(fā),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
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guī)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
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選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相關問題討論
您好!國內只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2018-05-28 16:25:18
一.應付稅款法是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一種方法,現(xiàn)在不再使用了,所得稅核算方法目前只有一種: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1/1.應付稅款法,是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后各期的會計處理方法。在應付稅款法下,不需要確認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因此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于當期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交所得稅。
1/2.在這種方法下,本期的所得稅費用等于應付所得稅金額,由于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費用等于應付所得稅金額,由于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數(shù)不作跨期分攤,故而不反映在“遞延稅款”賬戶中,只在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應付稅款法是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一種方法。
2/1.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fā),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其特點是:當稅率變動或稅基變動時,必須按預期稅率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進行調整。也就是說,首先確定資產負債表上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然后,倒擠出利潤表項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2/2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2017-04-27 09:58:21
應付稅款法,是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后各期的會計處理方法。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fā),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2017-05-05 09:07:19
應付稅款法是將本期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
以后各期。在應付稅款法下,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于當期應繳的所得稅。
企業(yè)會計準則要求對企業(yè)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核算。其實,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也是納稅影響會
計法的一個分支,他是從資產負債表出發(fā),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
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guī)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
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選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2015-04-21 14:02:05
應付稅款法,,,所得稅費用等于應交所得稅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稅費用等于利潤*適用稅率
2015-12-28 19:03:26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