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QQ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
2018-06-28 15:06
2018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了,中公會計小編整理了一些中級會計實務的相關知識點解析,快來看看你懂了嘛?
在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企業(yè)所得稅時,所得稅費用由兩部分構成:當期所得稅(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和 遞延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就是我們實務或考試中最常見的,由稅前會計利潤加上納稅調整增加,減去納稅調整減少得出應納稅所得額,乘以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得到。而遞延所得稅是由影響損益的暫時性差異的存在,滿足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條件時得到。
在中級會計實務學習《所得稅》這一章最后一節(jié)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的時候,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影響損益的暫時性差異既會影響當期所得稅,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時,又會影響遞延所得稅費用。為何要多此一舉呢?下面通過兩個例題,幫大家理一理影響損益的暫時性差異、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之間“三角關系”。
【例1】甲企業(yè)在2015年12月31日,稅前會計利潤為500萬元,其中:全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假設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余額都為0,甲企業(yè)使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
分析: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全年只有一筆暫時性差異100萬元。由于是“減值準備”,稅法規(guī)定實際發(fā)生時才予以確認,也就是2015年計提的此筆跌價準備稅法是不認可的。導致存貨這樣一個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00x25%=2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也正是因為稅法與會計上的這樣一個差異,這樣一筆暫時性差異同樣也會影響當期所得稅,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作為一筆納稅調整增加額。
ü 應納稅所得額=500+100=600萬元
ü 當期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x25%=600x25%=15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50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 150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500+100)x25%-100x25%=500x25%=12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所得稅費用 (150-25=)125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 150
2015年甲企業(yè)應該要交的所得稅是150萬元,由于存在一筆暫時性差異,該差異讓甲企業(yè)在2015年經濟利益流入企業(yè)25萬元(即讓企業(yè)暫時節(jié)約了25萬元的所得稅費用),實際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總額為125萬元,即稅前會計利潤500x25%=125萬元。
【結論】影響損益的暫時性差異,在計算當期所得稅(應交稅費—應交企業(yè)所得稅)時進行了納稅調整,同時確認遞延所得稅。兩者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為一增一減,最終不會影響所得稅費用總額。因此,在考試中遇到存在暫時性差異,讓大家計算所得稅費用的時候,可以直接用簡化公式:
所得稅費用=不考慮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x 適用所得稅稅率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0945號


